欢迎访问南京市商务局网站

南京市商务局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一刻钟“圈”出南京消费新活力
责任编辑:江苏商报  文章来源:江苏商报  发布时间:2025-08-05 10: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如今,以家为原点,步行15分钟,你能做些什么?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玩乐闲”,在南京,得益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家门口一站式解决日常生活所需已逐渐成为市民的常态。

2021年,南京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名单。截至去年12月,南京共计完成166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覆盖全市220个社区,涵盖老旧小区、新建小区、科技园区等多种类型。生活圈内商业网点数量共计33773个,品牌连锁店铺占比达36.1%,可为253.2万社区常住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生活圈综合满意度达97.86%

一刻钟里,柴米油盐样样俱全

下碗馄饨,再拿个油饼……”清晨6时刚过,建邺区南湖东路的小四代馄饨店,皮薄馅足的小馄饨在锅里上下翻腾,在老板的吆喝声中,周边街坊邻里陆陆续续前来购买早餐,提着饭盒走出小区。

南湖地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满着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 “我们这附近南京皮肚面、鲜肉馄饨、豆腐脑、小笼汤包,还有南京人爱吃的烤鸭、盐水鸭,每逢节假日很多外地游客拖着箱子排队打卡。”社区居民王大叔表示,这里沿街都是南京味道,自己做饭的话,步行一刻钟可以到达3处农贸市场,幸福指数很高。

这几年,我们按照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理念,升级打造了‘南湖记忆’系列项目,对街道景观、建筑立面、店铺店招、公共文化空间升级改造,同时,结合南京市‘小店计划’,引导圈内30余家连锁便利店和早餐点合理布局,满足居民生活消费,推出南湖小酒吧、街车市集等新消费场景,社区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提升,居民生活更舒适了。”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经融入南京居民的日常生活。大到医疗、文化、体育、教育,小到存钱、买菜、吃饭、配钥匙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加快补齐,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加速优化,社区服务半径不断缩小,“触手可及、一应俱全”的幸福体验逐步扩大。

发力“一圈一策”特色化发展

在南京,因地制宜、一圈一策成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鲜明特征。

秦淮区基于社区属性特征,确立龙王庙“智慧化便民服务圈”、红悦“儿童友好生活圈”、张府园“居民商户自治生活圈”、俞家巷“小店经济集聚圈”等社区发展方向。江宁区晨光社区成立课题小组编制《东郊小镇社区营造导则》;浦口区同心社区邀请专业学者,针对辖区商业布局、城市道路改造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同时,南京各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强改革创新,实现服务提升。浦口区打造弘商圈青创直播基地,带动社区1200余户小店开展直播;溧水区推出“一卡汇享”惠民服务,通过“社区补贴一点、商户优惠一点”,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

实现消费提质与服务扩容

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着力打造与居民消费习惯、消费升级等相适应的消费场景。扩充“一老一小”“小修小补”等服务内容,优化社区功能布局,丰富居民生活体验。

在玄武区,唱经楼社区打造“嗨客市集”,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夜生活体验;秦淮区在试点社区举办社区年货节、老字号年货节、消费节便民市集等系列活动 200 余场,拉动社区便民消费近 3 亿元;鼓楼区南秀村社区延续“来吧!鼓楼”消费品牌 IP,创新增进互动与促进消费的社区新场景。

五老村社区打造科巷新市集,推动市集商户数字化转型,提升社区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吃、喝、住、游、购、娱”一站式体验。目前,科巷新市集每周人流量突破10万人次,成为南京最具烟火气的五星级菜场、网红美食打卡集聚地、老字号品牌街区。

打造“一老一小”幸福生活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老一小”是重头。玄武区香铺营农贸市场利用闲置空间设立“自习小课桌”,为经营商户子女提供课后假期学习环境;建邺区高新区开设公建公办托育园与“四点半课堂”,推进“长者食堂”银发助餐点建设;栖霞区吴边社区着力打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品牌,为老年群体提供家政、护理、交流、代办、维修等六大类服务。

各个社区还通过创新改造,空间利用再提升。鼓楼区龙江邻里中心等农贸市场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打造成集生活市集、美食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儿童托管于一体的社区型商业综合体;栖霞区汇虹园社区建设“便民服务亭”,采用定点不定人服务模式,引进磨刀、修伞、配钥匙、缝补等多种微利性民生服务业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