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商务局网站

南京市商务局

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开放之门”通世界,“创新军团”闯蓝海
责任编辑:新华日报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02 10:0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2025830日,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以下简称“南京片区”)迎来揭牌六周年。而就在3天前,《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为片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南京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驱动,六年深耕,开放之门越开越大、通联世界,创新军团加速集结、勇闯蓝海,累计形成2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突破千亿元、今年上半年离岸贸易额达1亿美元……一个个鲜活的数字背后,跃动着“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生动实践。

全链”突破,激活产业创新“强引擎”

生物医药,是南京片区一张最为闪耀的“产业名片”。7月,南京片区有2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67月间,片区接连有2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产业迸发,有制度创新的保驾护航。竞速全球创新药市场,唯快不破,置身其中的企业对此最有感触。“研发人员‘抢’出来的时间,却被‘卡’在原料通关环节,真急人。”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进出口商务部负责人王薇这样描述过往的情形,由于通关难、周期长、进口慢,药品原料曾经是影响新药研发进度的最大变量。转变始于“白名单”制度。去年年初,南京片区率先探索生物医药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白名单”企业向海关申报时,对属于“白名单”内对应的物品,无需提交《进口药品通关单》即可办理通关手续。原料进口时间从8天缩短至1天。”王薇形容,“抢”来的一周是至关重要的“黄金时间”。

江苏是产业规模领跑全国的生物医药大省,更是在全国率先探索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之路。新印发《方案》的一个鲜明特点就在于系统勾勒“全产业链”开放路径。《方案》中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审批服务水平、构建生产流通体系、完善产品采购使用政策、加大要素支持保障力度等环节,提出7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为南京片区深化探索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近年来,南京片区从产品研发、药械审评、临床试验、生产上市等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累计形成2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当中包括全国率先成功试点CAR-T细胞治疗药物通关便利模式,全省率先推广进境实验动物检疫监管模式,实施生物医药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特殊物品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试点等。片区明星企业如驯鹿生物、世和基因、健友生化等,均在研发突破与产业化推进等关键环节,显著受益于上述制度创新。

对标国际,畅通全球经贸“快车道”

今年4月,《关于复制推广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经验的通知》发布,南京片区的“网购保税商品与国内货物同包同车集拼出区模式”成功入选,面向全国推广。该模式允许电商企业将国内货物运进综合保税区与进口商品同仓分区存储,海关通过数字化全流程管控,实现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商品与非保税国内货物同一包裹、同一车辆发货出区。

拼抢全球市场,低成本、高便利就是底气。南京视客跨境电商有限公司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企业的“满赠”活动涉及进口商品和国产赠品,以往要分开发货。通过该模式,每单平均节约快递物流费用2.23元、人工费用1.69元、包材0.7元。此外,两个包裹合二为一,消费者无需多次收货,还提升了购物体验。

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推进高水平开放,就要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精准对接”。去年年底,南京片区制定出台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26条”举措,在提升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强化经贸规则衔接等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实施自贸提升行动。新举措发布以来,南京片区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5月,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台湾庆辰法律事务所联营办公室签约入驻扬子江法务区,这是我省首家与台湾地区律所设立的联营办公室。两所合作的深度意义在于,一方有深耕本地的经验,一方有遍布全球的资源,双方深度整合民商事、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可以更方便地为南京片区提供跨地域、跨法域的法律服务方案。

在金融开放领域,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是吸引境外资本的重要桥梁,优质境外资本的进入,有利于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南京片区积极争取QFLP外汇余额管理试点、外商投资资金跨境流动等方面更大力度支持。202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约1032亿元,同比增长115.7%。今年上半年,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企业数量已达32家。

与此同时,南京片区还积极发展出海“新物种”——跨境电商,培育“跨境电商+医疗器械”“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工业品电商新业态,搭建“长三角工业品跨境电商选品中心”,助力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协作体系。

伴企远航,打造双向开放“枢纽站”

今年4月,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家企业遭遇出海困境。彼时,该企业5名驻外人员在办理赴美签证过程中遭遇难题,迟迟不能出境,险些影响海外业务进度。紧急关头,企业负责人向长三角企业海外发展综合服务中心求助。了解企业诉求后,中心服务团队立即与中信银行对接,借助其是中国境内唯一官方授权代理赴美签证业务金融机构的有利条件,积极帮助企业对接签证服务,解决了企业难题。

长三角企业海外发展综合服务中心于今年3月成立,中心集聚3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包括“走出去”政务服务以及金融、法律、财税、人才资源等在内的集成式服务。中信银行就是合作共建方之一,江北新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与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共同组建服务团队,整合资源,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场景”服务方案。有了这位“一站式管家”,南京片区企业出海无忧。近期,中心还上线“E路陪伴宁出海”平台,全省首创跨境电商海关备案全流程线上一键办理,审核时间从1—2周缩短至1—2个工作日。

凭海跨江的开放型经济大省江苏,正加速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肩负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使命,南京片区围绕企业“投资出海”“贸易出海”需求,加速开放步伐,打造服务双向开放的出海“枢纽站”——着眼解决企业对外经济交往中“用数”难点堵点,建成全省第2个数据跨境流动公共服务平台“金陵数贸通”,在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绿色贸易等领域,探索数据要素流通领域的开放路径,目前吸引近50家企业入驻;搭建企业“绿色出海”服务平台,为全省近600家企业外贸产品“出海”提供碳成本核算与碳标识服务,覆盖全省相关出口企业的10%;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助力企业发展新型离岸贸易,今年上半年离岸贸易额达到1亿美元……

为产业创新护航,为“买卖全球”开路,为融入全球价值链赋能……南京片区制度创新探索实现从点上突破到系统集成跃升。这片创新热土“门”越开越大,“海”越闯越宽。2024年南京片区共有2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省、市及长三角等地区复制推广,涉及产业协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等多方面。

江北新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主要负责人表示,站在新起点,南京片区将深入开展自贸提升行动,在提升双向开放能级、助力产业创新发展、促进要素便利流动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改革,加快形成一批体现首创要求、符合企业需要的制度创新成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